工程業績 works show
時間:2021-01-26|作者:hansa
非常感謝領導力薦《鄉土中國》這本書,品讀的過程完全就是重溫了一遍自己的童年,在滿心的溫暖中讀了兩遍,仿佛間又回到了我幼年生活的那個村落,又憶起了那些久遠的人和事!像書中描寫到的那種兩戶人家吵架了、動手了,被村里的長輩抓過去罵一頓,各自悔過,然后和好的場景,就是我小時候三天兩頭的所見所聞。歷歷在目,激動得不能自己,以至于半夜三更電話我弟弟一定要看這本書,然后我倆一起回想童年的種種趣事,哈哈大笑,感嘆不已!尤其感嘆那真的是一個有無數“盼頭”的年代!
四月秀葽,五月鳴蟬。每年的三四月份是我和弟弟極為盼望的月份,因為每年這個時節的某一天,就是我們遠在百里之外的另一個村子的老金家舉全家族之壯勞力來我們家的日子,其實不是團聚,那個時候的人們遠沒有這么單純的閑情逸致,初衷僅僅是為了幫助他們落戶他鄉的兄弟家的春耕大事,叔伯堂兄們挑著秧苗跋山涉水百多里路來到我們家,一般會呆上三五日,靶田插苗、伐草燒肥、擔糞壟地......總之,會將我家那個時節應該干的農活全部收拾得干干凈凈、利利索索!當然,我那個本就熱情好客的母親更是不知如何款待才好,殺雞宰鴨,傾其所有,攢了一年的好吃好喝全都得派上用場!我印象中從春節之后,我媽常念叼的一句話就是:“這個什么什么得留著,你伯伯他們來了再吃”!“那個什么什么別動,你六孃最愛吃了”!而我那個一向低調內斂的父親,這個時候往往會繞村子串門,雞犬相聞的村子里其實早傳開了這件事,但淳樸的鄉親們都會相當配合問一句:“家里來人哈?”“來了!來了!都來了!”眉眼里全是笑的父親,實在掩飾不住那種有家族庇護的“得瑟”之情!鄰居們往往也喜歡在這個時候來湊個熱鬧,嘻嘻哈哈地聽我的伯父嬸子們擺談另一個村子的“奇聞趣事”,所以,那幾日我家比過年更鬧熱!
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這是《詩經。豳風七月》的佳句,也是我童年生活的那個年代的鄉村田園的真實寫照。夏天的農村,就是我們這些野孩子們的天堂,那個時候的我們沒有興趣課,沒有補習班,甚至連家庭作業都很少,每日放學之后,上樹掏鳥下河摸魚,捉蟋蟀舀泥鰍,鄰居們常常笑話我們姐弟倆把村子里的那條小河都快要摸平了。瘋鬧之余的期盼就是父親回家的日子,除了農忙就是各個節日,端午、十五自不在話下,端午的固定念想就是大伯父家的心靈手巧的大姐捎來的棕子,我媽那個時候忙教書忙種田沒時間弄這些。而我那個堂姐直到遠嫁他鄉都不忘記每年的端午給她五嬸嬸家捎新包的棕子。每每想起,都會感念那份親情!而八月十五對我和弟弟就意義非凡了,因為除了春節,我們遠在萬州上學(當時還叫萬縣)的大姐都會回來,那時的萬州對我們是遙不可及的神圣而又美好的地方,大姐會給弟弟帶五顏六色的玻璃球,會給我帶極漂亮的花頭繩!更重要的是姐姐會給我們買回來無比珍貴的小人書(我們當時叫畫本),我現在都還記得有《三國演義》、《西游記》、《封神榜》、《水滸傳》等等,我的啟蒙名著教育全來自那些小人書。而且每個十五之后,我和弟弟都會因為擁有那些小人書而當好長時間的“孩子王”,每天放學后“耀武揚威”地跟一群討小人書看的小伙伴。記得有一次我還用一本《西游記》換了鄰居大哥哥家一只小兔子,后來被我媽用趕雞的竹棍狂揍了一頓,灰溜溜地給人家送回去了。因為兔子是大哥家重要的經濟來源,所以我媽下手特別狠!
當然,于小孩而言,最最期盼的莫過于過年了。從臘月起,從各家各戶陸續殺年豬開始,小小的我們就開始雀躍、歡喜,首先盼望的就是臘月二十六,這是我們那個鄉鎮年前最熱鬧的一次集市,每家每戶都會在這一天背簍挑籮地采集年貨,但我們家例外,我家的年貨是臨近過年前一天父親帶回來,所以這一天一般都是鄰居們帶著我和弟弟去逛集市,鄉鎮離我們很遠,估摸得有四五十里山路,弟弟那時候還很小,每次都是蹦蹦跳跳出門,焉頭土臉地被鄰居大爺大哥們輪番背回來,以至于若干年后我弟當了警察,每每有老家人請求幫忙的,前些年常說的是:“我當年還背過你呢!”后面常聽到的是“我爸那時候還背你去趕過場”,或者是“我舅當年背過你趕過場”等等,費老的“波紋”似的人際關系在這個時候體現得淋漓盡致,一個村子拉拉扯扯全是親戚!所以我弟弟總開玩笑說自己小時候不爭氣,好趕場,給自己趕出了一輩子都還不完的人情,但笑歸笑,只要提到誰誰誰背過抱過,只要不涉及原則,那幫起忙來就格外賣力,因為那份背在背上的純樸親情,是任何時候想起來都會讓人心底里溫熱的。
我們當時的年三十的風俗好像異于現在,也異于我知道的許多地方,上午一定要勞作半日,而且我記憶中多半都是播種土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非要留這半日的農活,現在我推想,大概是播種希望、盼望來年有好成的意思吧。村民們平日的勞動力多,大抵都已經干得差不多了,那一天多半也只是裝裝樣子應應景罷了,而我們家就不一樣了,父親一般是臘月二十九才忙完回來,實打實地就是要在大年三十種下一畝地的土豆,而每次也都是干完了自己家農活的鄉村們三三兩兩來我家地頭幫忙,所以我爸在世時總說我家的土豆味道與眾不同,是難得的百家味的土豆!
感恩我勤勞善良的父輩們,更感恩我寬容淳樸的鄉親們,在那個物質生活匱乏的年代,給了我一個美好、溫暖而又充滿希望的童年!賦予了我“貧而樂富而好禮”的畢生感知美好、感受幸福的能力!